昔日巨头Motorola:成也文化,败也文化(下)

经典款刀锋,暂救Moto

为了重振家业,Chris 决定开发一款全新的数字手机,把宝押在刀锋(Razr)上。刀锋是一款经典的折叠手机,全金属造型,主打轻薄锐利。可还没等刀锋正式面世,Chris 便被董事会炒了鱿鱼。大约 2003 年年底,Galvin一家将手中3%的Moto股份全部出售,价值7.2亿美元。几年后,Galvin家族与Moto彻底两清。

讽刺的是,在 Chris离职后的三个月,Moto的业绩发生反弹。刀锋十分畅销,两年内销量达到5000万部。2004年底,得益于此,Moto市值攀升到420亿美元。但庆祝这份成功的人不是Chris,而是继任者Ed Zander。

Ed Zander曾在Sun Microsystems(后被Oracle收购)担任COO一职,是个能说会道的角色。进入 Moto 不久,他曾在一个硅谷的领袖研讨会发言时自嘲,Moto动作太慢,而且没有看到电信技术融合的大势,第一天上班就把自己急哭了。

很快,他就可以擦干眼泪了。借着刀锋的不俗表现,Moto 业绩开始复苏。在Zander接管的头两年内,公司股价径直翻了一番。他也把摇钱树发挥到极致,推出各种款式、各种颜色、各种功能略微不同的刀锋机型。Zander说,这正是各大运营商所期望的。

沉迷刀锋,痛失中国市场

被运营商牵着鼻子走就罢了,Zander 还犯了另一个错误:同苹果CEO乔布斯合作,推出首部同音乐商店iTunes连接的手机Rokr。在Zander看来,这次合作是那么的自然、靠谱。Rokr在2005年秋季面世,乔布斯如是介绍它——有一个 iPod Shuffle 在里面。

Zander 原本单纯得希望,同创意十足的苹果合作,能让Moto重新酷炫起来。可是,正如当年和中国的合作,Moto就好像在教最会做手机的人,如何做手机。两年后,苹果发布第一代iPhone,而Moto依然沉醉在Razr的世界无法自拔——不断翻新花样,持续拓展低端市场。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,街机只会带来利润下滑。分析师指出,Moto 每部手机平均只赚取 5 美元。

此外,受大规模裁员影响,Moto的创新力遇到瓶颈。分析师Joan Lappin指出,Moto曾一直是全美专利注册数排名前十的公司。而2006年,排名跌落至第34位。因此,尽管Zander说自己早已预见智能手机的崛起,但公司上下并没有相应的人才和技术,供应商的拖延也将产品周期加长了一年。他也深深地意识到,同运营商的合作应早日终止,自己则卸任CEO,亲自掌管手机部门。

失去中国的市场份额,是Zander的另一个失误。他没有像 Galvin 家族一般,对中国区业务亲力亲为。相反,他把细节事务统统甩给了下属。当中国区网络升级3G的时候,负责人却瞒着CEO,通过2G手机大降价策略,试图保住2G市场。2007年,毫不知情的Zander面对失去的中国市场震惊不已。同年,Moto 首次被三星超越,从此再无翻身。

华尔街入侵,Moto事业部拆分

Zander 糟糕的表现让 Moto 再度面临窘境——华尔街入侵。这次,他们要面对的还是被《财富》杂志评为“世界上最精明的投资者”的Carl Icahn。

Carl Icahn 认为,“Zander人不坏,但事情做得很糟。所以,Moto才会如此沦落至此。” 他还敏锐地发觉,Moto的手机业务已经扶不上墙,而公共安全业务却大有可为。于是,从2007年起,他开始大笔购入Moto的股票,直到持股6%,并成功获得董事会席位。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:说服各位股东,拆分公司,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。

毋庸置疑,步步为营的 Icahn 又赢了。2008 年,Moto 决定将手机从公共安全与企业部门独立,并解雇了不称职的Zander,由自2003年来一直掌管公共安全部门的Greg Brown出任新CEO。Brown是个沉稳安静的人,洞察力极其敏锐。他曾出任软件公司 Micromuse的管理层,有着丰富的运营经验。他所掌管的部门,均运转稳定,盈利颇丰——这些都是Icahn 所看重的。

但为困难重重的手机部门物色新领导人却并不容易。“全世界做手机的顶尖好手只有区区几个,而且他们只愿意出任CEO,但Moto已经有一位了。”Icahn还是找到了解决方法,他认为,手机业务迟早会拆分出来,那时候自然需要一位领头羊。于是,他成功说服董事会和Brown聘请一位Co-CEO,前高通COO Sanjay Jha 欣然接受。入职前三年,Moto给Jha开出的薪酬为6000万美元——可见,Moto 非常看重他。

Jha先是来到了几乎要跟市场脱节的市场部。他要来一份公司手机产品的介绍文件,研究了足足3小时候表示,整个人都震惊了,因为Moto居然没有任何一款智能手机。紧接着,他又召集了工程师团队,了解产品研发计划。Jha通过了解发现,Moto已经开发了很多应用和技术,并获得了相关专利。比如,率先推出全键盘、彩屏、3G网络,以及触屏。但用到这些技术的Moto手机寥寥无几。

在Moto,有60位产品经理围着数十部手机团团转;而整个苹果都只为了一部iPhone火力全开。Jha灵机一动,扭亏为盈的唯一途径是降低成本、砍掉过多的手机机型。他决定,为运营商 Verizon打造一款专属手机,以抗衡苹果的独家运营商AT&T,一石二鸟。

Windows 还是 Android,这是个问题

智能机时代,做手机不仅要靠硬件,还要看操作系统。Moto研发的5个操作系统统统不合格,根本无法同iPhone抗衡。当时的微软CEO Steve Ballmer找到Jha,希望Moto的第一部智能机能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,并分派400名工程师完成任务。可是,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一个工程师都无法分配过去,生存才是第一位的。

除了操作系统的抉择,Moto的时间也不宽裕。工程师告诉Jha,手机最快能在2010年春季后交付;而Verizon却要求2009年10月前必须拿出产品来。就在这时,他的部门在一个季度内亏损了近6亿美元。Jha无奈裁员4000人,彻底破坏了仅存的工程师储备。而另一位明星高管Iqbal Arshad看到自己的欧洲实验室关闭、团队被迫散伙,备受打击后也打算离职,却遭到Jha的挽留。

在一次飞行中,Arshad向Jha展示了一个名为“Mission Impossible”的计划——让未来的 Moto 智能机搭载 Google全新的Android系统。此时,另一位高管却认为,选择Android十分疯狂。因为,微软已经十分成熟,而Google的系统仍不够稳定。Jha 左右为难。董事会面临两个选择:要么采纳的Arshad提议,要么彻底停止手机业务。董事会以4比3的选票,Arshad的安卓机险胜。Arshad 随即从公司内部挑选了200名工程师,同“Android 之父”Andy Rubin的Google 团队进行合作。他们全力以赴,想通过这部手机拯救Moto于水火,让质疑的人哑口无言。

天随人愿,Droid于2009年10月正式如期进入市场。上市的头几个月,适逢圣诞购物季,Droid的销量一度超越iPhone。2010年末,连续亏损4年后,手机部门实现了再度盈利。可惜,短暂的销量领先并不值得称赞,Droid 距离改变世界有太远的距离。Moto接受了安卓,丢失了创新。此外,Moto似乎为市场践行了,如何做一部出色的Android机。于是,包括三星在内的竞争对手纷纷模仿,轻松将其超越。因此,2011年1月,当手机部门按原计划进行拆分时,再一次陷入巨额亏损中。

Google 收购手机部门

Motorola Mobility(摩托罗拉移动,前身为手机部门)Motorola Solutions(前身为公共安全与企业公司)分离数月后,Google试图接触Moto的手机业务,开始布局硬件产业。Google看重的不是Moto手机制造技术,而是其持有的 1.7万项专利,以提升自身的诉讼防御能力。

收购不仅证明了部门拆分的明智,而且给摩托罗拉移动的股东带来丰厚的回报。Google以每股40美元的价格购买股份(溢价63%),总金额125亿美元。2012年 5月,Google完成收购,承诺允许Moto独立运营。

并入 Google 后,Jha迅速退出舞台。继任者是Dennis Woodside,由Larry Page亲自调配,曾任Google美洲区销售兼运营主管。Woodside从硅谷带来几位高管,共同决定关闭1/3的摩托罗拉移动办事处,并再度裁员1.7万人。经历一番洗礼后,Moto在全球内仅存3600名员工。

好评如潮的 Moto X,还是输了

新上任的首席软件工程师Steve Horowitz曾效力于Android研发团队。他认为市面上的安卓机过于定制化,每个手机厂商和运营商,都会为手机定制特有的界面和应用,反而丧失了系统的真实样貌。他希望做一部回归本源,提倡原生 Android系统的手机。

2013年8月,摩托罗拉推出收购后的首部智能机 Moto X。面世以来,Moto X因其出色的外形,一流的麦克风、Touchless Controls,上乘的材质和制造工艺,赢来一片叫好。可惜,销量不似预期。为此,Moto X 降价 25%,售价仅为 299 美元,比三星旗舰机低了足足300美元。Horowitz认为,这样的降价可以促进销量,但却会压缩利润,Moto一个季度内烧掉Google 6800万美元。

再回中国,被联想收购

想来,貌似只有中国市场懂得如何一边降价,一边盈利。如同宿命一般,Moto又回到了中国,只不过换了姿态。在 Google 身边呆了不到20个月,Larry Page便决定把烧钱的Moto转手他人。这便造就了今年除夕最轰动的新闻,联想以29亿美元接过Moto,并得以进入美国市场。Google 开出的抛售价格如此之低,甚至不及当年125亿美元收购价的1/4。

联想表示,收购能促进互补共赢。联想的经济实力,加上摩托罗拉移动的品牌影响力和海外市场份额,都能彼此补充。联想也将从Moto即将推出的一系列创新产品中获益,比如新的Moto手机和智能手表Moto 360。

这些产品也许能给杨元庆带来些运气——他之前信誓旦旦地称,联想能在 12至 18个月内让Moto恢复盈利,他或许真的需要运气。实现该预言是否意味着裁员,联想高层一直避而不谈。今年秋季完成该笔交易后,很难想象联想会选择不进行裁员。毕竟,历史昭示,转变往往伴随着裁员。

ARE YOU INTERESTED IN?

  1. 与我们

    合作

  2. 我们坚信,最好的咨询策划服务是“恋爱式”的。
  3. 我们认认真真与客户谈一场恋爱,真诚付出,发挥专业,创造价值。
  • 集团总部:
    蒙自路763号丰盛创建大厦6层
  • 热线:17701790188
  • 传真:021-63166993